登录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景区概况
景区介绍
游客须知
景区导览
景区风光
民俗活动
景区资讯
景区新闻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印象念山
图片
视频
音频
游记
专题活动
开镰节
春耕节
摄影节
征文
征联
游玩攻略
线路
交通指引
自驾游
自由行
娱乐活动
美食
民宿
购物
在线预订
门票预定
民宿预定
更多预定
个性定制
特产超市
虚拟游
服务中心
游客中心
票务信息
导游服务
植物标识牌
咨询问答
网上调查
企业介绍
关注我们
名称
描述
内容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活动
>>
征文
>>
念山梯田话农耕
念山梯田话农耕
来源:
|
作者:
nsystt
|
发布时间:
2018-03-11
|
8656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杨世玮
“正月开工鞭春牛,二月多人请田神,三月忙着浸谷种,四月开心开田门,五月把秧都插齐,六月肥料放下田,七月谷禾开了花,八月谷黄想吃新,九月谷子割回房,十月收工洗谷楻。”历史以来,地处政和县城东面10公里处的星溪乡念山村都是以农为本,人们习惯男耕女织。传说唐代黄巢率数万农民起义军入闽,曾以此为根据地,扎营练兵一年有余。后人将黄巢的防御工事垦复种上粮食作物,开出连绵千亩、如链似带、秀美壮观的梯田。念山梯田,从山脚海拔300米的星溪河盘绕而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梯级而上,梯田最高处海拔1100米,垂直高度800米。祖祖辈辈生活劳作在山高、水冷、丘小、土瘦的念山这块土地的先民,以种植水稻为主,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农耕习俗。
鞭
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 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农耕活动就从这每年的头一个节日开始,所以立春也是念山农业民俗正式的起点。立春这一天的天气对全年的农业生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立春落雨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在念山村的民间流传着《十二月节令歌》:“最好立春晴一工(日),农夫耕田不费功。”如果立春是晴天,那一年就有望是丰收年。念山村民间把立春叫“打春”。两个意思,一是从这一天开始,春气打退了寒潮,春日春风,阳和气暖;二是鞭打春牛,即所谓“鞭春”,鼓励农耕。每年正月初八,由村里几个年岁长的老农挨家巡看,选中身材高大,膘肥体健的水牛。到立春时就让这条水牛角挂红幅,遍身披彩,由一位标致活泼的男孩子牵着在村里巡游。村中男姓老少每人手拿一根柳枝不断地挥舞,以示鞭打。这柳枝有讲究,要两尺四寸,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这时村里锣鼓喧天,家家户户鞭炮相迎,这叫接春。最后游到最幸运的牛的主人家,把牛角上的红布挂在他家的门楣上,这才结束仪式。仪式搞得越热闹,全村人的心理就越能够得到满足,大家对一年的农业生产就越有信心。
浸谷种
每个有经验的稻农知道,为了获得稻谷高产稳产,需要精心地选种、浸谷种、育秧、插秧和收割。其中, “浸谷种”是整个生产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浸谷种”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谷种的发芽状况,以及种子所蕴藏的潜能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蛤蟆叫咚咚,家家浸谷种。”“清明浸种,谷雨下秧。”念山人浸谷种,水里要加一些农药或者石灰。过去念山的农村是用清水浸种,为的是要做“谷芽糍粑”。农家每年浸种时,比实际需要总要特意多放一点谷籽,入浸两天后起水,放在谷箩里让它发芽。用作谷种多下来的谷籽叫“剩谷”,晒干后用来磨粉做糍粑。育秧剩下来的叫谷芽叫“剩谷芽”,用来熬糖。把这些粉和糖做成粑叫“谷芽糍粑”。人们要把第一锅谷芽糍粑恭恭敬敬地送到田头,供奉心目中的秧田菩萨,并插上柳枝,烧香放鞭炮,磕头作揖。然后,全家才开始吃谷芽糍粑。这就是所谓请秧田神。有一些年岁已高的老人认为,“剩谷”“剩谷芽”的“剩”,有两种寓意。一,它本来就是特意多下的谷籽,育秧以后剩下来的;二,剩者余也,祈求时和岁丰,家有富余。
在风和日丽的晴天。种田的“老把式”就开始撒种,一抛一舞,动作如仙女频频散花,一撒一扬,谷子如春雨轻轻落泥。左撒一层,右撒一遍,时而躬于田中,时而俯于岸上。撒了一篮又一篮,谷子落了一层又一层,不稀不密,均匀合宜。撒完种后,再用木掀板将田轻轻拖平一下,让谷子与泥浆融合。过了几天,谷子露出了头,渐渐地穿起了绿衣,透过薄膜,看到了一块块绿色翡翠。于是,老农就又择个晴天,进行放水、揭膜、晒秧。一畦畦、一块块秧苗,嫩如柳芽,绿如大葱,柔如茸毛,在灿灿的阳光照耀下,流光溢彩,闪闪亮亮。老农整天守护在秧田旁,赶走滚泥捣蛋的猪,撵跑要偷吃秧苗的淘气羊,吼飞一群群寻觅秕谷烦人的麻雀;同时招引来,成双结对的喜鹊在树上喳喳歌唱,一只只布谷在空中声声啼叫……
开
田门
“小孩瞅过年,大人瞅莳田”, 莳田就是插秧。莳田的这一天,念山村人都要穿上干净的衣服,最好是新衣,买来酒肉鱼菜,以欢庆一年田事的开始。早中晚三餐都要喝酒。早晨起来先要喝酒、抽烟和吃糯米做的麻糍。然后带上最好的家酿米酒、糯米饭和其他祭品,来到自家秧田边,举行开秧田门的仪式。先由户主或村中有名望的老农烧香敬神,再由户主下田扯第一把秧苗。因为这第一把秧非常讲究,要看准方向,不能朝太白星也就是金星的方向,否则就是犯了太岁,就会“发秧风”“生稻瘟”。第一把秧拔过后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嗬嗬”,开始下田扯秧莳秧。拔秧要讲究效率和质量。讲效率就是要快,赶时辰。讲质量就是秧把要匀、要齐、要净。好的拔秧高手每一把秧几乎大小甚至轻重都没有差距。秧把扎得要齐整不乱,秧苗根部要尽量洗净,这就便于运输和栽插。莳田也是由插秧能手先下田“破趟”,也叫“开趟子”或“跑趟子”。这个插秧能手叫“秧师”。“破趟”,就是按田的最佳方位,由秧师先行插一条直线,然后其他人才下田按着这个“趟子”分插。这样才美观,又有利于秧苗均匀地承接雨露阳光。最后一个下田的也是莳田高手。两个高手一前一后,前后夹攻,叫“关鸡笼”。中间的人不得不抓紧加油。落后无能的,或者插得歪歪扭扭、前后左右距离不匀的,就会被人耻笑。向田间传递秧苗,不是来回递送,更不可以在田里走来走去,而是抛掷,称为“抛秧”。抛秧也有讲究,不可以从插秧人头上抛过去,必须把秧束丢在田里,由接秧人去拿。当然现在抛秧已没有许多规矩,年青人甚至从空中抛接来取乐。秧插完后,大家会围住落后的人,即将他关进所谓“秧门”,抓起稀泥便糊他的头脸和全身,以此取乐,说是“插好(完)秧,糊谷仓”“庄稼丰收,粮食满仓”。也常用“糊谷仓”来拿主人开心,往主人身上涂烂泥。更有调皮的还偷偷带回秧田泥来涂抹东家的女主人。此时女主人只能嘻笑躲让,不可以生气反脸的,否则就不吉利。这也是一种农家乐事吧。完工这餐饭很丰盛,但是不吃鸡肉,因为鸡和“饥”同音。吃了鸡今年就得不到收成,就要挨饿受饥。这一餐饭还讲究要把酒菜一吃精光,说这样田里才不会长稗子。总之,这一天是念山农家最辛苦也最快乐的日子。
尝
新米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念山村,田里的稻谷开镰前,一般都会举行一个仪式,以祭祀稻谷开始正式收割。这个仪式叫“吃新”,意思就是品尝新米。
在举行这个仪式前,那些种田“老把式”会在家中翻捡出歇息了整整一年的收割农具,并用抹布把它们反复擦拭,以使每一件农具都被打整得锃亮;然后,再把它们整齐地摆放在一起,比如有禾镰、扁担、箩筐、打谷机等等。
做完这一切,老把式们才兴高采烈地哼着歌儿到稻田,用粗壮的手把一束束压弯了腰的稻穗拢在胸前,小心翼翼地摘下上面的一颗颗谷粒。谷粒拿回家后,再用石磨或采取其他方式加工成新米。那一颗颗白嫩的米粒被老把式捧在手心里,你拿鼻子闻闻、我拿鼻子闻闻,虽还未下锅,但一股米饭的清香味已开始提前弥漫。
二十世纪中期以前,在念山农村,第一餐吃新米饭显得十分隆重。首先要选择个吉日,在念山农村一般选择属鼠的日子,寓意老鼠会藏基,有余粮。其次要置办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菜肴有十大碗(4碗干菜、4碗汤菜、2碗盘菜),两样点心,一壶家酿的黄酒(念山人俗称红酒),邀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到家共聚晚餐。然后等新米饭蒸熟后,大家按辈分高低先后有序的入座,团聚一桌,这时谁都别想先动筷子,只见厝主(家中年长的主人)恭恭敬敬地先盛上三大碗冒尖得像宝塔一样的新米饭。接着厝主虔诚地把第一碗新米饭放在露天的高处,插上三柱香,以示敬天地,感谢老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把第二碗新米饭摆在厅厝的香火处,插上三柱香,敬祖先,寓意是没有祖先哪有后代;把第三碗新米饭放在灶台上敬灶神。然后还要装一碗新米饭给狗吃。为何要先给狗吃呢?这当中有个传说,很久以前,政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洪水,方圆十几里都成了一片汪洋。当洪水退却后,出现了一条很宽的河道,慌乱的人们站在岸上,此时虽然逃离了险境,但已经五谷尽失。没有了种子,人们便无法耕种。正当大家感到万般无奈之时,突然看见河里有一群狗向岸边游来,那狗尾巴上沾着的全是稻粒……就这样,狗尾巴上带回的稻种让所有人获得了一线求生的希望。后来,乡亲们披星戴月,勤劳耕种,才得以世代繁衍。
不管这个故事是否属杜撰,记得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凡是在吃新这天,大人们都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小孩子听,以说明粮食的得来何其珍贵。而对那群救了人们命的狗,大家都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因而在吃新这天,心中总是充满敬畏。这个故事也是吃新过程中的重头戏。
当厝主完成那几道程序之后,女主人会给辈分高的人盛一碗新米饭,其余的人就客气地婉言相拒,各自动手盛饭,吃新就在大家的欢笑声中喜气洋洋地开始了。大家酒足饭饱以后,每人的饭碗里一定要留下一点新米饭,意为留下买田买地,年年有余。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念山梯田的粮食大幅度地丰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吃新这种民间习俗就慢慢淡出了念山人的视野。但吃新作为庄稼开镰时的一种民俗,它能带给念山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一种增进情感的方式,也是念山人对粮食的珍重和对劳动者的尊重,所以吃新的习俗还是值得回味的。
秋收
日
“青蛙一跃过三丘,一牛一躺占一丘。”当地村民这样形容念山梯田,可见这里的田有多“小”,因而也被当地人新潮地称为“袖珍”田。据村民说至少也有5000丘以上,念山梯田因小而使得念山人打谷依然采用农村祖祖辈辈相传相袭的古老的手工打谷手法。手工打谷,要用上“摔梯”和“谷楻”等打谷工具。“摔梯”呈弧面形状,两边和上端用木条制作,两边木条弯曲一致,中间镶上一排竹条片,有二三十条,整个“摔梯”像一架双轨拱桥。“谷楻”即无盖的大圆木桶,内径约5尺,高约2尺多。打谷时将“摔梯”靠在“谷楻”内,沿着“谷楻”上口内边缘围上一张竹卷席,卷席高达3米,顶上用塑料布遮盖,打谷时不让谷粒飞溅到“谷楻”外。卷席围好后,“谷楻”前会空出四分之一的竹卷席没围到的空位,刚好供2人站着打谷作业。“摔谷手”2人,他们把稻束往“摔梯”上交替摔打,并自个灵活自如地翻转摔打稻束正反左右各面。稻穗的颗粒在人力的摔打下纷纷坠落在“谷楻”里。
为配合站在谷楻旁的“摔稻手”快速打谷,村民们先得用镰刀一蔸蔸把稻子割下,一束束放在一起,抱到一处,堆成一大堆。然后要有1人“出稻”,即负责取出适量稻束交给第一位“摔谷手”,摔过几下翻转稻束,另一面由第二位“摔谷手”接手再摔,摔净后稻草被扔在地,有专人把稻草捆绑成“禾把子”,待最后才把堆积如山的“禾把子”拖走晾晒在田埂或空地上。
老式打谷常见4人一组:“出稻”1人、 “摔谷”2人,“捆禾把子”1人。老式打谷进度缓慢,搭建打谷场和搬动“谷楻”等工具也很费时。打谷中,“谷楻”容量有限,过一段时间就要清理“谷楻”,要派人将铁铲铲起谷楻内稻谷,倒在专司筛谷的农民手上的竹筛里,借田野风力筛除稻叶等杂质,然后再由专人挑回晾晒在生产队的埕地中。繁忙的收割把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累得汗流浃背,谁也不言辛苦,心里乐得开了花,脸上笑得像蜜一样的甜。窄窄的田埂路上,随处可见大人们挑着一担担沉重丰收的谷子。虽然把他们压得上气不接下气,但他们个个乐呵呵的,笑哈哈的,相互打着招呼,说着今年的收成好,丰收的喜悦在他们的脸上绽放成一朵朵金黄的花。念山梯田用“谷楻”打谷这种老式打谷方式伴随广大农民走过艰难旅程,如今依然深留在政和老农记忆中。
洗
谷楻
在念山,每到秋后时节,人们用“谷楻”将谷物收入仓后,就要在收割的最后一天将谷楻洗净,民间称之为洗楻日,村民们要隆重地举办“洗谷楻”习俗,有的乡镇村民也称“挂镰”。家家户户要做“洗楻祭”、 舂“洗楻糍”、喝“洗楻酒”、 吃“挂镰面”。这天早上,晨光熹微,农家妇女一早起来就要梳洗干净,换上新米,蒸好新饭,装成三碗,压实,塑尖,使其状似小山,准备让五谷大神尝新。然后,从田园中采摘来丝瓜、豆角、茄子、苦瓜等鲜嫩瓜菜,不可切碎,原状煮熟,意为感恩神灵,地久天长,连同新谷米饭,带上香烛喜炮,一并来到自家的田坎上祭祀,烧香点炮,摆上新饭,供奉神灵,祈佑丰收,求助“五谷大神端坐在上肚罗罗,但愿民间一年割出两年禾。”在念山民间,村民大都信奉五谷大神。五谷大神,神农氏也,相传他尝百草,播五谷,是专管庄稼的,凡危害五谷生长的各种灾害都由五谷神管。有五谷大神保佑, 能为民消灾除祸,让田间稻谷颗粒归仓,避免遭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侵袭,不愁庄稼不丰收。念山村民为感恩神农氏为民造福,当年五谷丰登,田禾大熟,一定要敬奉五谷大神。厝主(家中年长的主人)等农妇摆好祭品后,就插上三柱香,恭恭敬敬地拜三拜,嘴里念叨:“禾镰挂壁,场净仓满,五谷大神,就等您回来喝洗谷楻酒啊!”祭祀完毕,要将五谷大神请进自家。到了厝门口时,要将洗得干干净净的谷楻、镰刀、犁耙、锄头等农具置于堂屋大门正中,烧香跪拜,迎接五谷大神降临,保佑来年五谷丰登。然后将画有五谷大神的画纸安位于仓壁板上,待来年正月初三,又送回田地边。这一祭俗到新中国建立后已逐步消失。但是念山人至今还是很敬重五谷大神,表现极为虔诚,特别是体现在日常对粮食的珍惜。我记得老一辈吃饭时,桌上是决不能有饭粒的,那些剩饭剩菜甚至洗碗水也决不能与普通垃圾混在一起的,要是有人把饭粒或剩菜倒如厕所,那要遭到严厉的责骂,据说这样会遭到天打雷劈。
有了“洗楻日”,家家户户这天都要庆祝一下这一年付出辛勤劳作而获得的丰收,舂“洗楻糍”就成了丰收的象征,因为舂“洗楻糍”时场面热烈。农妇敬奉完五谷大神后,回到家中立刻将浸泡了一个晚上今年收成的糯米用畚箕将水沥干,装入饭甑开始猛火蒸。一会儿,醉人的糯米饭香溢满整个屋子,等到厨房里糯米香越来越浓,糯米就蒸熟蒸软了。厝主就“啊嗬”一声,从蒸腾着热雾的大锅里扯起饭甑,噔噔几步,端到石臼边,猛然将饭甑翻过来,往石臼沿上一磕,一甑糯米饭就全都倒进石臼了。立刻有六七个壮劳力,从木桶中操起杵棍,团团围住石臼,用劲舂杵开来。那木质杵棍五尺长短,茶盅粗细。舂的人随着棍的上下频频踮动,又随着棍的挤挪慢慢围石臼转动。石臼中的糯米泥般地唧唧咕咕。便有田禾的香,稻穗的香,平原上泥土的香,团团缕缕地从石臼中冒上来,往鼻孔里钻,往脸颊上扑,往堂屋的角角落落流溢。
其间,农妇会端出一摞大碗,笑喊“让开一个人,让开一个人”,钻进来,躬下腰,用蘸了冷水的手从石臼里扯出一坨坨“洗楻糍”,连连喊换手的大人或赶热闹的小伢:“来,来,来,吃洗楻糍喽——吃洗楻糍喽!”。大家就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品尝富有嚼劲的洗楻糍。也有嘴馋的蛮汉,干脆从石臼中抽出杵棍,伸进糖缸,眼看棍头粘着的“洗楻糍”敷满一层砂糖,便就在嘴边,歪着头横啃。这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在“洗谷楻”这天傍晚,再苦的农家也要喝“洗楻酒”。主妇要叫几位农村妇女帮忙一起置办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菜肴有八大碗(膀蹄扣菜干、清蒸家鸡、干炖土鸭、油炸河鱼、太平蛋、香辣田鼠干、念山肉丸、酥糯猪脚),两大盘(挂镰面、洗楻糍),一壶家酿的黄酒(念山人用自家耕种的糯米酿造的酒,俗称红酒)。菜肴虽然丰盛,但是全是自家自产,足以让全家大小放开肚皮尽兴吃喝,满怀喜悦之情,共庆丰收的幸福。开桌前,厝主先吃一口菜,喝一口洗楻酒后,大家就开始开怀畅饮。在酒足饭饱之余,每人的碗里都会剩少许饭菜,意为留下买田买地,年年有余。
到上世纪80年代,念山村“洗谷楻”这种民间习俗就慢慢淡出了念山村民的视野。但“洗谷楻”作为农耕的一种庆丰收的民间习俗,还是让人回味无穷的。
上一篇:
念山梯田的岁月
下一篇:
栖居在诗画里的星溪乡......
福建政和星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旅游咨询:0599-3370880
旅游投诉:0559-3370995
应急救援:0599-337088
0
预定门票
Online booking
[门票]
半价门票
价格:
¥30.00
市场价:
¥30.00
[门票]
门票
价格:
¥60.00
市场价:
¥60.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